九洲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九洲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部部长:碳达峰碳中和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2021-04-26 新华社3490
核心提示:一边是碳达峰碳中和,一边是经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


     近日,科技部组织召开“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香山科学会议,国内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碳减排和生态碳汇方面的近百位院士和高层专家参会,就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进行研讨。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希望科研工作者立足中国国情,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支撑我国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会专家研讨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充分发挥好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作用。具体而言,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要突破储能、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支撑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发展原料、燃料替代和工艺革新技术,推动钢铁、水泥、化工、冶金等高碳产业生产流程零碳再造;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形成公路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建筑领域要发展“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相关技术,助力实现用能电气化;发展碳汇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负排放技术,着眼长远应发展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加强产业技术集成耦合创新以及注重颠覆性技术创新,碳中和技术路线发展应考虑资源约束问题……

王志刚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对国际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体现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他强调,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将检验和催生一系列的科学结论、科学方法以及技术创新成果,也为中国科学家和全球科学家开展科技合作提供广阔空间。

王志刚希望科研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国情,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支撑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要系统设计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的体系结构,形成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的蓝图和“四梁八柱”;要坚持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导向,做好科技需求分析,明确科技创新的思路和重点。此外,还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实现未来40年碳中和目标提供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院士观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须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降碳与发展并行不悖,要促进新型发展,积极而稳妥地把握好实现双目标的节奏。”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科学论证的目标,不仅有路径、可操作,而且将带动一系列技术进步,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在这场全球参与的世纪大考中,中国不能落伍。”

杜祥琬直言,现有观点认为,离碳达峰还有10年,碳排放还可以冲个高峰。现实的情况是,碳达峰不是冲高峰,而是走向碳中和的基础步骤,这两个目标本质就是低碳转型。这意味着,我国将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非化石能源为主。杜祥琬提出,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在化石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同时,一定要把丰富的非化石能源资源作为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是支撑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和关键。”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介绍,我国前期在各领域部署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推动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低碳化发展。不过,要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已有的技术体系仍有很大困难。直面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需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核心技术突破的路线图。建议国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一盘棋下绘制能源发展路线。”刘中民建议,要跨领域联合攻关,推进多能融合技术体系突破。同时,选取典型区域、针对典型问题推进跨领域集成示范,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金融及资本结合,促进成果转化。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九洲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节能大使
    加关注0
  • 九洲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CES.CN)最具影响力的节能产业互联网平台。
推荐图文
推荐九洲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021568号-1